載入中...請稍候...

泌尿外科手術

訂閱電子報


泌尿外科手術

泌尿外科是牽涉範圍很廣的專科,婦科現時已成為一個獨立的專科,泌尿科沒可能不可以,只不過香港目前仍未發展到這個階段。」因為相信,也因為看到泌尿科未來發展的可能,泌尿外科專科郭文偉醫生當初執意入行,後來更花時間鑽研當時同行並不被看好的微創泌尿外科手術。 


「仍未發展到某個階段才能有可為,才有發展空間,身處其中才能大展拳腳。」說的是一直以來也外科之下的「泌尿科」,至今仍未能如婦科、兒科般成為一個獨立專科。「泌尿科在美國是個獨立部門,人才相當鼎盛。同樣,在中國,它也不是隸屬外科的一個分科。香港這幾十年卻做不到,泌尿科仍是外科的一個分支。其實泌尿科涵蓋的範疇都是很專門很獨立的,絕對有條件成為獨立的專科。」他期望泌尿專科終有一天獨當一面,殷切之心猶如他當初在反對聲中堅持花時間鑽研微創手術一樣。不同的是,七、八年後的今天,醫生當時並不看好的微創泌尿外科手術,終於如他所願,冒出頭來。「七、八年前,泌尿科裡很少人看好微創手術,認為沒有前景可言,但我卻覺得技術不會留下大傷口,病人流血亦少,怎會沒得發展?當然現在大家也知道微創有傷口微小的優點。當時技術上沒問題,只不過人們仍未能接受罷了。」  

 

用以治療前列腺增生的綠激光,是微創手術的一種,也是現今較多人談論的技術。看好微創手術的郭醫生是香港第二、三位應用綠激光次數最頻密的泌尿科醫生,但應用愈多,亦令他愈看清技術的限制。如今他已先人一步,轉攻效用更佳的紅激光。「綠激光是近三、四年才出現的,它的確是種不錯的技術。當時我採用的是波長較低的綠激光,它的特點是氣化速度慢,故手術時間亦較長。但對年長病人來說,手術時間並不宜過長,折衷辦法便是:醫生早點”收手”。問題是:早收手,被氣化的增生前列腺便相對少,手術成效便不徹底;若不懂收手,手術時間變長,病人的危險便會增大。若病人前列線增生程度較小,所需手術時間較短的話,綠激光當然是好選擇,否則現時有兩、三種較綠激光優勝的激光。例如香港目前只得兩部的紅激光機,同時具備切割及氣化功能,手術時間自能縮短。未來還有另一種波長的激光面世。因為覺得紅激光效果更佳,增生前列腺氣化得更徹底,不久前我已棄用綠激光,而轉用這種新技術。」  

 

專注「本行」以外,公餘時間,郭醫生不忘發展他的「第二事業」。「我自己有個信念,覺得人最少要有兩種事業。我將來的第二事業可能會是中醫。」早於九八年,他已考獲港大針灸學證書;二○○○年再接再厲,考獲港大臨床針灸科文憑。「泌尿外科中有種叫SNS(Sacral Nerve Stimulation, 骶神經刺激術)的治療法,原理是以帶有微量電流的針刺激尾龍骨兩個位置,以改善如膀胱過度活躍症等泌尿系統問題。翻查典籍,發現原來那兩個位置正是中醫的穴位,幾千年前,人們也是透過針灸這兩個穴位來處理泌尿系統如膀胱、盆腔等問題,中醫與西方醫術,竟有如此微妙的巧合。 對中醫,我是有種迷信認為它是可行的為了解它為何幾千年來也能傳承,我便選擇了讀中醫。」 

 

「中醫在日本、歐、美等國家都有很多『信徒』,世界衛生組織更已列表說明哪些病能透過針灸治療,香港亦已曾用純針灸完成小腸氣手術。中醫在香港的地位反而低微,香港甚麼都要標榜外國進口,近水樓台,卻不知最好和最有根據的,原來就在眼前。」 

 

這種遠見或許就跟他當年看好微創手術的先知先覺一樣,將來未必沒有化作現實的可能。

 


 

微創微創超微創


常常遇到這樣的病者和家屬:正當想開始向他分析各種不同手術方法的利弊,長處短處,適應症和不適應症(禁忌)時,才剛開口,,他已搶先把你截住,,剎有介事地,把聲音壓低,問道:『是不是微創?』當你點頭說是,他就如釋重負,鬆一口氣,示意你可以繼續說下去。

現在關於微創手術的介紹和宣傳,舖天蓋地,甚至在收音機上聽過一種「超微創」的手術。其實微創手術根本沒有分第幾代,醫學上更沒有甚麼「超」微創!

很多已經流行了幾十年的手術,根本早已經不用再在病人皮膚上造傷口(切口),就能完成手術,比現在的「微創」更少創傷。但是大眾偏要瞪大雙眼問:是不是微創?彷彿「微創」已經成為一句魔咒,不聽到不安心,聽到了,心才踏實!又或者是一句特務之間的暗號,答對了就芝麻開門。

其實,微創手術到底是什麼?微創是不是就一定好些?微創是不是一定就最新?最新就一定最好嗎?想要微創,會不會到頭來變成重創?



 

微創是甚麼?


現在的微創手術,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/MIS/minimal access surgery/MAS 從前亦叫匙孔手術,KEY-HOLE SURGERY,或者腹腔鏡手術,laparoscopic surgery。其實是相對於舊式手術,要割開病人身上的皮層和肌肉以進入身體內部、或者利用較大的傷口(切口),把身體內手術部位暴露出來,而醫生雙手和各樣儀器、刀剪、鉗、紗布等等都可以放進體內的那種「開放式手術」(open surgery)而言的。 開放式手術傷口要割得大,痛楚自然多,流的血自然多些,併發症也比較多。

微創手術則泛指今天拼棄了大切口,改用一個或數個極小的孔(每個0.5-1cm,比半隻手指還要小),不再伸手在血淋淋的肚內扒撥(有點像野人!),而改用先進的微型光學鏡頭,和幼長的精細手術儀器,從小孔伸進人體內,幼長的儀器代替雙手,鏡頭代替雙眼,雙眼望著電視屏幕,再灌入空氣(二氧化碳)或液體,像充氣帳幕一樣,把肚皮撐起,然後在「帳篷」下完成的手術,就叫腹腔鏡手術,或者叫做——微創。



 

所以微創手術,有以下幾個特點:


切口極細,常規儀器和雙手根本不能進入手術區,雙手不能觸及器官,失去手感,手術技巧完全不同,對醫生的技術要求較高,對傳統醫生而言,特別困難。

手術全部過程,都利用微型鏡頭伸進肚內,轉播到電視螢幕上。而醫生做手術,不再是望著自已雙手,反而望著電視螢幕,就像打字員側頭望著文件,不望鍵盤,十指卻飛快地打出眼前的字,非得經過長期訓練不可。

雙手控制著精細的控制桿,雙眼望著電視,這情景倒有點像年青朋友在打機!事實上,不少學術研究已經證明,年輕而愛打機的醫生比較年(資)長或沒有打機經驗的醫生,學習微創手術更快上手,技術掌握得更好。



 

微創就一定最新,新又一定最好?

一提起是微創,病人一般都立即點頭,心裡說:「就是嘛,微創當然好些!」

微創是不是就一定好些?


相比傳統開放式手術(大切口),微創當然已被公認有以下優勢(好處):

開切口(傷口)較細,

疤痕較短,術後較美觀;

痛楚較少;

出血、發炎感染等併發症亦大幅減少。

復元快,不用長時間臥床,所以住院時間可大大縮短;日常起居飲食很快恢復;亦可更快回到工作崗位。

一般相信,微創不但對皮肉的創傷較少,連對體內的器官腸臟的牽引撥動都較少,所以對整體的健康和免疫力的衝擊和破壞都大大減少。這點對癌症病人尤其重要。

由於伸進腹腔內的鏡頭能將影像放大十至十五倍,那些在開放式手術中看不到觸不及的角落,和極細微的神經線或血管等等,經放大後都變得纖毫畢現,無所頓形。於是手術就更加有效、安全和容易!例如隱睾症:有百分之二十的睾丸隱藏在腹腔(肚內)。用腹腔鏡就可以輕易探查出隱睾的準確位置,免去了開放式手術探查。

腹腔鏡一伸進肚子,就可

探至每一個角落。遇有懷疑病人雙側都同時患有病變,用腹腔鏡就可以一併探查另一邊,不必另開傷口(例如隱睾、小腸氣)。

由於失血量少,微創手術一般極少須要輸血。不少傳統手術中必須輸血的病症,用微創方式就根本無須「配血」。

舉個例:腎臟切除術

  開放式 微創
住院: 一星期 三至四天
止痛藥: 數天   一天  
正常起居:     三星期     一星期
正常工作: 八星期 四星期
完全復元: 五個月  一個月
傷口:   二十五cm       二點五cm   

幾個月前,我姐姐發現患上了大腸癌,我建議她用腹腔鏡切除。過程順利,復元很快,一兩天已像沒做過手術一般。

可是,半個月前,一位醫生朋友也發現自己患上大腸癌。可是他卻選擇了傳統的開放式手術。為甚麼呢?

微創不是最新最好的嗎?

微創技術雖有眾多好處,但並不是每種手術都適合,更不是每個人都適合!要不要選擇微創?這就要先看清楚「你」「我」「他」!

 


 

微創就是最新?


「微創」這個名詞雖然新,其實概念已經應用了很久,根本不用大驚小怪。

微創手術起初也叫「匙孔手術」,或者「腹腔鏡手術」,是1987年法國人Mouret在里昂示範發表「腹腔鏡切除膽囊術」後才「一舉成名」的。(香港的首例由鍾尚志教授在1990年完成)

初期,微創手術狹指用腹腔鏡取代剖腹進行的手術。後來,應用範圍不再局限於腹腔(腹部),進而引進到胸腔(如肺部)、頸部、乳房、脊椎、關節等範疇,變成了泛指利用微型鏡頭,傳送影像到電視,用極纖幼而長的儀器代替雙手做手術的,不須開傳統大切口的,都叫「微創」。

首先,微創所用的內腔鏡,其實是由膀胱鏡演變過來。

1805-6年間,大約是在白蓮教肆虐中國的時候,德國人Bozzini在法蘭克福首次使用膀胱鏡經過尿道進入膀胱觀察。他使用的只不過是一條金屬管,再「點蠟燭」照明,效果當然不理想。

1853年(一百五十年前!)在法國,法國人Desormeaux改用「火水燈」(alcohol & turpentine),用膀胱鏡伸進膀胱為病人進行觀察和診斷。光是光亮了些,但造成了很多灼傷。

1877-79年,年僅二十八歲的德國人Nitze在維也納發明了用通電的白金絲發光照明的現代膀胱鏡,並在1889年正式出版第一本膀胱鏡教科書。Nitze更在1891年開始用膀胱鏡切除膀胱腫瘤。

1926年,美國的Stern發明Resectoscope。儀器經Davis McCarthy改良,從三十年代起,「經尿道利用膀胱鏡及電刀切除前列腺及膀胱腫瘤」便一直被廣泛沿用至今,不須開刀——比現在出現的「微創手術」這個名詞,早了整整五十年。

至於今天泌尿外科醫生最常用的膀胱鏡電切儀器,是1975Ignesias所發明。效果之佳,安全性之高,令這個手術穩坐在黃金標準寶座上,歷久不衰,並且從九十年代初已差不多完全取代了開放式前列腺手術。只不過那時候,不叫微創,而叫「泌尿內腔鏡手術」(Endourology)。

 


 

印度是微創強國?


不說不知,微創手術所用的光學內窺鏡(Rod-lens),雖然是由膀胱鏡演變過來,而且泌尿外科醫生早在1926年已經開始利用膀胱鏡切除膀胱腫瘤和前列腺,但首先把膀胱鏡應用到腹腔(肚子)的,卻是婦科醫生。

1910-11年,Jacobaeus 在斯德哥爾摩首次用膀胱鏡插入肚內(腹腔)做檢查。

1977年,婦科醫生Dekok首次成功用腹腔鏡切除盲腸(闌尾)。其後,婦科醫生再廣泛地應用到輸卵管結紮手術和宮外孕手術。

至於微創強國,你以為一定是美國嗎?

錯了!其實大多創新的微創手術,都是在歐洲研究成功的。

例如:

第一個發明膀胱鏡的是德國人Nitze1877)。

第一個成功用膀胱鏡進入狗隻腹部檢查的是德國人Kelling,是時1901年,在德國柏林。

第一個用膀胱鏡做腹腔鏡檢查的是斯德歌爾摩的Jacobaeus1910)。

1927年,首部腹腔鏡教科書在德國出版。

1962年,法國人發明腹腔鏡電凝輸卵管絕育手術。

1987年,法國人Mouret在里昂示範了第一個腹腔鏡囊切除術,從此,腹腔鏡手術便如雨後春荀。

2001年,首個遙距腹腔鏡囊切除手術由法國的Jacques Marescaux 教授身在紐約操控機器人在法國的Strasberg完成。


至於更鮮為人知的是:微創手術在泌尿外科和婦科的應用最多,普及得最快的國家,是印度!

印度國家大,人口多,人民窮,非得厲行節育不可。可是,要鼓勵人民節育,絕育手術的痛楚和風險,一定要盡量減低,腹腔鏡手術正好大派用場。結果,政府出資添置大量腹腔鏡器材。腹腔鏡結紮手術為大量人民進行了絕育。本來昂貴的先進器材,是發展的最大障礙,現在反而到處垂手可得! 既然儀器已經是現成的,其他腹腔鏡的更先進的手術,發展就可一日千里。

事實上,泌尿外科的「後腹腔腎臟微創手術」,幾乎都是印度醫生發展出來的。時至今日,很多美國最頂尖的微創高手,都是印度裔的:都飛到美國發展了。


 

微創泌尿和腔內泌尿手術


泌尿外科的微創手術發展,主要分「三波」。

第一波,由1877年膀胱鏡的發明開始,至1975年現代膀胱鏡電切儀器開始普及,在九十年代初大致取代開放式前列腺切除術。時至今日,這種「微創」的前列腺電刀切除術(『刮』前列腺),不但安全(死亡率基本上接近零),而且成功率極高(十年內的復發率低于百份之十),過去輸血的比率為百份之七,但近年,包括作者在內,不少泌尿科醫生都不再為「經尿道切除前列腺手術」而配血(做輸血準備)了。

第二波,從1978年開始,首先成功利用內窺鏡伸進連接膀胱以上的輸尿管內,到1983年輸尿管鏡手術已經被廣泛應用於診斷和摘取尿管結石。而且同年,第一架「體外衝擊波碎石機」(ESWL)投入服務,徹底改革了腎石和尿管結石的治療。輸尿管鏡手術和體外衝擊波碎石雙劍合璧,幾乎橫掃了絕大部份的結石,使大部份結石病人都不再須要接受開刀之痛。開放式結石手術近乎成了絕響。

香港的第一部 體外衝擊波碎石機則是在1985年在聖保祿醫院開始服務。在這階段,這些微創甚至無創的泌尿科手術,都是叫作「腔內泌尿手術」(Endourology),未叫微創。

至於第三波,是在1991才揭幕。這年,美國的Ralph Clayman完成了第一個人類腹腔鏡全腎臟切除術,登上了時代雜誌。可是在這以後,腹腔鏡泌尿外科手術一直發展緩慢。到1998 年,Guy Vallancien B Guillonneau發表「腹腔鏡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」成功,大西洋兩岸嘩然,把微創技術在泌尿外科的應用,推上更高一層。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」是各種各樣手術中公認的極複雜艱難的最大型手術。用開放式一般需要三至四小時,失血二、三公升是等閒事。Vallancien Guillonneau卻平均能在三小時內完成,失血反而大幅減至二、三百毫升!發表後的初期,還有不少人懷疑他們造假呢!可是從那年至今,腹腔鏡在泌尿科手術的發展一日千里。在2001年,郭文偉完成並發表了香港的「腹腔鏡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手術」第一例。

http://pt.wkhealth.com/pt/re/acsh/abstract.00130366-200408000-00005.htm;jsessionid=L9zB80myCTL9PDqJGMhLzjhQprqGxbgvQJ8331kJGBGK64WYTkpV!353761397!181195628!8091!-1


微創下一波


微創手術下一階段的重要發展有兩個方面:第一,機械(器)人輔助手術的普及;第二,原竅經內腔進行的手術。

第一,機械(器)人輔助手術(robotic-assisted),現在已經成為常規手術的一種,只不過仍未普及。

我恐怕是香港第一個去美國學習機械人手術的人。那時是200X年。我自費飛到美國加州。那時候,積極發展手術用機械人的,有兩家公司,正鬥得天昏地暗,難分難解。我去的是ComputerMotion, 機械人名字叫作Zeus;另一家是Intuitive,機械人叫作 da Vinci,也就是現在大家經常聽到的達文西機械人了。兩家的技術都是從國防部發展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,很難說孰低孰高。最後決勝負的,不是科技,而是財技,Intuitive Computermotion一舉買下了,從此一統江湖,再無競爭,只此一家,別無分號。

機械人做手術,有甚麼好處壞處呢?

利用達文西機械人輔助,主要有以下好處:

機械人所用在人體內的微創儀器,比一般所用的儀器更精確靈活,使醫生在病人體內的動作變得靈巧敏捷、做到的動作角度更刁鑽。

第二,醫生控制槓杆,槓杆再控制插進體內的微創儀器,機械人電腦「從中作梗」,把醫生的手震過濾掉。醫生無論多疲倦,雙手手震多厲害,在病人體內的動作都順滑流暢。

第三,機械人用上三維視像系統,恢復了距離感(景深),醫生做得更舒服,動作更準確。

 

但機械人輔助手術,是不是就百利而無一害呢?

請記得:

首先,機械人輔助手術,不是絕對必要的。

你上班可以乘搭巴士,也可以截的士。豐儉由人,步行也可以上到班。你要我去替你辦事,派輛汽車來接我,可以派一輛小型汽車,也可以出一部勞斯萊司,我一樣去替你辦好事情。不過,勞斯萊司當然權更受歡迎些!你僱我做你的私人司機,可以買一輛棍波車,也可以買輛自動波。當然,駕自動波車去接你,你和我大家都舒服得多。但是駕那棍波舊車,我也不是不行,反正技術好,經驗夠。駕棍波舊車都好的人,一定能駕好自動波;可是,反過來,只會駕自動波的,就一定不能夠駕馭棍波車!

機械人輔助手術,就像是豪華的自動波跑車。駕它自然是賞心樂事。但用一般微創儀器,誰又說我做不來?所以,機械人輔助手術,不是絕對必須的。

第二,機械人輔助手術,費用極高。自從Intuitive ComputerMotion買下,醫用機械人的發展就再沒有了競爭,價錢便一直高據不下。暫時還只是少數經濟上能夠負擔的人,或者在兩間大學醫院的病人,才享用得到。假如你負擔得來當然好,負擔不來的話,手術也不會因而做得不好。

真正的下一波發展,是「原竅經內腔」進行的手術(N.O.T.E.S.),仍在發展蘊釀當中。

一般手術,要破開肚皮,進入腹腔,才能做到。但其實有些器官(叫作「腑」)是連接到「竅門」(如口、鼻、尿道、陰道、肛門),再通向外界的。例如胃通過口部,大腸通過肛門,膀胱通過尿道,子宮通過陰道,連接到外界。這些器官內的簡單手術,早已可以透過「內窺鏡」從竅口「逆行」進入器官內部進行,例如小息肉的切除,前列腺電刀切除,膀胱腫瘤切除等。可是其他藏在體內(胸腔、腹腔內),沒有竅門的器官(叫做「臟」),就不能用內窺鏡進入。現在科學家想到了新方法:依舊用內窺鏡經過竅口進入體內器官(腑),再故意穿破器官,就可到達附近的其他器官。這樣為就不須在表皮上造傷口,一樣可以到達要動手術的器官了。

這種手術在2002-04年間首先在豬體上初步成功。暫時可行的包括通過陰道、通過膀胱,以及通過胃部,進入腹腔。截到現在(2008),還只是進行過零星的人體試驗,距離普及,還差很遠的路!

我預料當這種手術成熟的時候,一定會被吹捧成「無創」手術,比「微創」更先進,更無痛。到時請記得,這樣的「無創」,其實只是在表面看來無創口罷了。它的創口其實被隱藏在竅口之內,而且是要把一個原本正常(無辜)的器官穿破,所以實在是「有創」的!

對於所謂「最新的科技」,我認為應該要有正確的態度:

首先,誰說最新一定就是最好?!其實最好的,可能反而是經歷時間洗禮(time-tested)而歷久不衰的方法。

第二,醫病不是買時裝,並不一定要最新的。最新的反而有時不妙。但凡治病,當然有療效,亦一定有副作用和風險。而很多副作用,都是要點時間才顯露出來的。為甚麼要急著去為科學犧牲,當其人肉白老鼠?

最重要的是要坦誠地向你的醫生問清楚利與弊,也不要迷信權威。最好是徵詢一下「第二方意見」。

 


 

微創「你」「我」「它」


「你」病者

首先,微創的手術所花的時間比傳統手術更長:半小時的手術變一小時,一小時的變九十分鐘,四小時的變六小時!手術時間長了,風險亦隨之相應增加。「你」是否願意?你的體質又是否適合較長的手術?

第二,微創手術較傳統手術一般貴三分之一至一半,你又是否願意?

「我」醫生

要選微創手術,除了身體和荷包狀況可以接受之外,更重要的是要選對醫生!

微創手術的最大問題你道是甚麼?就是一個字:難!難學,難精。而且醫生的微創手術經驗和手術的成功率有直接關係。經驗愈多,成效愈好,這是不少學術研究已經證明了的。

然則為甚麼微創手術這麼難呢?

微創手術中,醫生不能再真接用手碰觸器官和內臟,甚至雙眼也不再望著自己雙手和手術的部位,手眼互控特別困難。而且手和五指不能觸摸內臟,失去觸感,代之的是平面的電視螢幕,連距離感覺(景深)都失去。再要通過尺多長的纖幼儀器在病人肚內做各種分離、縫合、切割等動作,就難上加難!

香港不比外國,只要是外科醫生,在香港做微創手術,(暫時)還不須「領牌」,也沒有管理和評核。要知道替你做微創手術的醫生對微創手術熟不熟練,還是只能靠口碑,靠你信賴的醫生(如家庭醫生)轉介,和靠運氣。

所以,在下決定之前,不妨考慮,對你的醫生客客氣氣地問一問以下的問題:

您是不是已經做過不少同樣的病例?大概多少?

請問這種手術要做過多少病例,才能純熟?

請問您一般而言,是怎樣選擇做微創還是開放式呢?現在您做這種手術時,微創和開放式各佔比例幾多?

您做手術的時候,要不要幫手?那個幫手是主刀還是您主刀?

如果一被問及這些問題,就發脾氣的,或者支吾以對的,或者顯得極不耐煩,你就要運用你的常識判斷啦!

 

「它」病症與手術

 

並不是所有病症都適合用微創方法的。

 

我們常說笑話:總有一天,會有些「專家」走出來吹噓甚麼微創割包皮呀,微創剖腹產子呀等超超超微創手術。而且,一樣會有人趨之若鶩。

 

為甚麼說這微創剖腹產子是笑話呢?因為既要產子,切口就至小要容得下一個嬰兒通過,用微創就根本沒有意思。而最天然的陰道順產,豈不就已經是最最最微創?何必捨本逐末!

同理,包皮還切術(割包皮)就是要把多餘的皮割走。傷口最小也小不過割走包皮的地方,沒可能再小,微創就沒意義。

 

相反,現在很多手術都根本不留傷口(切口),例如腎石用衝擊波碎石,前列腺則經尿道切除,根本都沒有創口,反而再問是不是微創,簡直是倒退,啼笑皆非!

 

所以說,不是微創就一定最好。病人應該問清楚:

 

這種病症是否適合微創方法?

微創的安全性、可行性和成效在這種病症上是否已被確認?

這種微創的應用確認了幾多年?在香港又已應用了多久?

醫生閣下又應用了這種方法多久/多少次?

微創以外,還有甚麼其他方法?

如果醫生「獨沽一味」,或者甚不耐煩,你又要運用你的常識和智慧了。

 

其實微創手術的確是很先進的技術,亦有很多好處,但是不是就一定最好?那就一定要看清楚:病人適合不適合(你)、醫生適合不適合(我)、病症適合不適合(它)!

 

微創技術就好像一部價值幾百萬性能超卓的頂級豪華跑車,在超級公路上風馳電制,

舒適又快捷,但如果要走鄉村阡陌,就無用武之地了:一輛單車有時更快。又如果駕車的人技術平庸,甚至是無牌駕駛,或者高速駛進「不准駛入」的地方,那麼後果就很難預計了。

至於微創二字,並無魔法,只是給傳得沸沸揚揚罷了。

那麼微創手術有甚麼「不准駛入」的地方?

微創手術的「禁忌症」和「相對禁忌症」包括:

患有血液凝固問題的病人

患有腸道梗塞(腸塞)的病人

極肥胖或病態肥胖的病人

曾(多次)接受(做)腹部手術的病人

有身孕的婦女

心肺衰弱的病人

 

此外,病友亦不應忘記,任何微創手術,都必定帶有百份之一至五機會,在中途改為開放式。並有約百份之五的併發症,和少於百份之零點五的死亡率。

 


 

你知道原子筆的故事嗎?

為甚麼原子筆給叫作原子筆?

它跟原子又有甚麼關係?

 

其實大家都知道,原子筆跟原子根本沒甚關係。首先把原子筆進口的商人後來接受訪問,淡淡地說,只不過那時候,剛發現了原子,很新奇,夠觸目,便把原來叫「走珠筆」(Ball-point pen) 的叫作「原子筆」,一炮而紅。在甚麼手術都加上「微創」兩個字作招徠的今天,你要選擇一種適合「您」的手術,而不是只問是不是有「微創」兩個字!

 

到目前為止,在泌尿外科中,腹腔鏡技術的地位已被確認的手術包括:

盆腔淋巴結(淋巴核)清除術:已公認比傳統手術優勝

隱睾探查及固定術:已公認比傳統手術優勝

腎皮水囊切除術:比傳統手術簡單容易

輸精索靜脈曲張手術:比傳統手術簡單容易

疝氣(小腸氣)修補術:同傳統手術各有千秋

腎臟切除術

簡單全切除:公認比傳統手術優勝

腎癌根治性切除:在早期癌症中,同傳統手術各有千秋

局部性切除:完全可行,並在很多方面都優勝

腎上腺切除術:已公認比傳統手術優勝

前列腺根治性全切除術:不但可行,而且有很多優點,「市場上」已經平分春色

腎石及輸尿管結石摘取術(少數):同傳統手術各有千秋

腎盂重造術:完全可行,並有很多優點,但技術要求較高

後腹部淋巴結(淋巴核)清除術:完全可行,但技術要求很高

膀胱癌症全膀胱切除術:完全可行,但技術要求極高

 


 

腔內泌尿和微創泌尿

體外衝擊波碎石

 

普羅大眾,總是愛把「體外衝擊波碎石」跟「激光碎石」混為一談。大概因為大家都有一個「激」字!其實「體外衝擊波碎石」跟「激光碎石」是兩碼子的事!

「體外衝擊波碎石」(ESWL)的發明,不像其他醫療技術由醫生或者醫療器材公司發明,而是由造飛機大炮的航天工業大阿哥,德國的Dornier公司研發的。為甚麼呢?有兩個說法:

第一個說法,世界大戰時,裝甲坦克車能頂住無數炮彈,令敵軍聞風喪。炮彈轟在裝甲車上,裝甲絲毫無損。可是,硝煙散後,偏偏有時發現坦克車內的士兵卻好端端被震死。經研究發現,炮彈炸開時引起的衝擊波(shockwave)能穿透裝甲,裝甲絲毫無損,卻把裡面的士兵震斃!

第二個現象,是Dornier公司發現,飛機經過一段時間飛行後,總是在一些特定的位置發現裂痕,而這些裂痕總是在距離引擎特定的位置。於是發現,引擎產生的衝擊波(震波),經機身各部位的反射和聚焦,就會集中在飛機特定的地方,造成裂痕。由是,從飛機坦克大炮等殺人武器而來的靈感,一下子變成了造福千萬人的無創手術,令千萬人不用再受開刀之痛,就可以把體內的腎石打碎,然後排出。

等一部正式投產的Dornier HM3碎石機在1983年推出,革命性地改變了泌尿結石(腎石、尿管結石等)的治療。

香港的第一部碎石機HM31985年就開始在聖保祿醫院投入服務,直至2008年中才退役!

 


 

微創變重創!


曾經親耳聽到有病人很興奮地對人說:「XXX醫生『肯』替我做微創啦!找了幾個醫生都不肯呢!」

這位病人,如獲至寶,喜得觀世音打救的樣子,到底是禍還是福呢,我不知道。我只希望病者病友想一想,為甚麼前面的醫生不「肯」替他做微創呢?是不是他們都「嫌錢腥」?又或者他們都是笨蛋,都不懂得做那個手術?

其實「肯」做有甚麼難?反正所有手術同意書都寫明,如遇困難,醫生有權按需要中途改做開放式的。但做手術不是施捨,有甚麼肯不肯的?該做的就做,該做而不懂得做的就轉介給會做的。根本沒有肯做不肯做的問題。從前有些醫生總愛唬嚇人,你不聽我的,以後就不替你醫!其實今時今日,那裡還有甚麼非這一個醫生不會醫的病?相反,只有一個「肯」醫,而其他的都不同意見,那就更加應該三思!

我就遇過一位病人,患前列腺癌,看一位私家醫生,建議做開放式的切除。他不願意,改看政府醫院的,政府醫院的也說要做開放式的,他還不願意,索性甚麼都不做,一誤一年。一年後再看第三個醫生,終於給他找到一個「肯」替他做微創的,一拍即合。這醫生找我幫忙。我一看,不對,結果還是要用開放式的方法。

也曾有過這樣的病人:一坐下就說,錢不是問題,只要是最新的!要最新的就成。

其實在治病過程,但求有效、安全、無不必要痛楚,並非買時裝,一定要最新的來比賽不成?

最新的,留待山窮水盡、無計可施的時候,才拿自己來做試驗吧!最新的,很可能根本未試得徹底。醫學上太多所謂新科技,一年、兩年,就再不見影跡。來的快,去得也快。所以不是付不付得起的問題,而是最新的並不一定就是最好的。

醫學科技,就像一架法拉利,判斷錯誤,或者技術不夠,甚至無牌駕駛,好的科技反而可能做成更大傷害。甚麼都只求「微創」,結果可能令荷包和身體都受「重創」!

 


 

大國手、大傷口!


醫生間一直流傳一句說法:「大國手、大傷口(Big surgeons make big scars)。」

意思是:(從前)要做大手術,一定要有大傷口,而大手術一定是大醫生做的,所以做大傷口的醫生也不用說,是大醫生、大國手。也即是說,做外科醫生,不要怕開大傷口,傷口愈大,愈代表你有份量!

俱往矣!今時不同往日。

今時今日,要做到小傷口甚至無傷口才是最尖端的外科醫學發展方向。只不過要記住,還不是所有手術都可以用微創手術方法進行。傷口疤痕的大小和痛楚,雖然重要,但真正最重要的是安全!安全有兩方面:第一,手術過程的生命安全,並且要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併發症,不能為了傷痕美觀而造成任何本來不必要的併發症。

第二,手術的原本目的、使命,一定要能完全做到。原來的目標達不到,更好看更小的傷口,也是徙然枉廢!

認清楚你要接受的手術的確可以用微創技術之後,就要找個好醫生。現在人人談微創,時勢所趨,差不多人人都以微創專家自居。即使一向不認同微創理念的醫生,很多都已經忽然變身。香港暫時在微創手術方面未有考核或發牌制度。即使將來有評核制度,亦只不過訂下一個最低標準。到底怎樣找個好的,有經驗的,微創手術醫生呢?

 


 

名醫。明醫

 

首先,您要想清楚,您是要找個明醫,還是名醫?

找「名醫」比較容易,那個出名,通常一問就知。再不成看價錢,看地區,貴的就是大國手,「那個醫生好出名!」香港人總愛如是說,付鈔便是。

要找「明醫」比較難。扁鵲就說過,原來他是一共有三兄弟的,三個都是醫生。人家問他,那個最「勁」?他說他自己最出名,可是最勁的是他大哥,因為他大哥治的都是「未病之病」,大病化小,小病化無,所以大哥也最不出名。很多好醫生(明醫)其實不一定出名。

譬如很多四十歲左右,剛「下山」(離開公營醫院)的,正當盛年,技巧最熟,經驗最多,知識最新,就是沒名氣。這批其實不少臥虎藏龍,不少名醫要找幫手,就是找這些。

又譬如,在公營醫院當顧問、當主任的,身在高位,大有名氣,可是一些日常基本工序,早已全交由下屬處理,自己的一些技術,可能反而已經丟荒久了。

 


 

醫生,是行明星制的

 

在我未「出道」以前,很早就有前輩教過我,醫生這行嘛,是行「明星制」的。

這話怎說呢?

譬如你去吃雲吞麵,左一間,右一間。一間客似雲來,一間門庭冷落。外國人可能會揀氣氛好的,人少清靜的;但香港人就一定是揀人頭湧湧的那一間。理由是人既然多,一定是口碑好,服務壞不到那裡。於是即使要排長龍,也在所不計,而且愈等得久愈矜貴,愈光榮。

同樣道理,香港人認為診所其門若市,等候的人愈多,來頭愈大,名氣就更大,等他一兩個小時也是應該的。至於門庭冷靜的那間,就根本沒人再敢進去。

所以說愈多人「光顧」的,就愈有更多人光顧,等多久也在所不惜;相反,愈少人到的,就只有一日比一日更少。這不就是「人氣」嗎?人氣愈盛,愈是「明星」,愈多人來看(求診);愈少人氣,就愈不會有人來看。

這種羊群心理,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。多人「求診」的,一定有他過人之處。可是,試想想:假如有一位醫生覺得要病人乾等不大好,決心用電腦搞好每日的排期,做好時間管理,結果等候室再不見人頭湧湧,病人等候不多過十分鐘。可是其他人一看,這個醫生門庭冷清,還敢進嗎?

此所以店鋪開張,有要請專業的排隊黨造勢的。

也所以,診所愈多人在等愈好,愈顯名醫風範。既然人群為是這樣想,也只好由他。反而不敢去搞好時間管理。

同理,有很多人認為醫生忙,醫生懂得比自己多,有時候給醫生罵,若不是應該的,至少也是無所謂。於是輾輾轉轉,變成大醫生罵人,罵人的是大醫生!其他所有大小醫生,不罵白不罵,反正罵了人才是大醫生。偶然有個斯文點的醫生,溫文點,客氣些,一定反而被猜疑:這樣客氣,是不是心虛,是不是初出茅廬,沒有信心?或者是病人少,時間太多,為甚麼解釋得那麼詳細?還是不看這個罷。

醫生間還流傳著另一句說話:「病人身上的傷疤,是醫生簽上去的名字。」這句說話倒大有道理。

 


 

以下是我一個月內接觸到的真實個案:

 

一個三十九歲男人肛門腫痛,醫生說是膿瘡,做手術用刀把「膿瘡」戒破,然後每日「洗傷口」。洗了三星期,依然腫痛流膿,醫生吩咐,繼續洗!病人找另一個醫生姑且問一問。手指一探,分明就是直腸癌,給戒破了。

一個師奶,早上踢住拖鞋去買菜,有點鼻水,順道去看一看醫生。晚上已經躺在醫院病床上,一邊乳房給割掉了。理由是醫生說:乳房有腫塊,「可能是」患上乳癌。醫生沒說假話。為甚麼當晚就割了?醫生說:「要盡快。」 醫生沒說假話。化驗報告送到:「恭喜您!証實是良性的,沒有癌細胞。」師奶幾天前出去買菜,幾日後回到家,花了幾萬元,割去了一邊乳房,很是感激醫生,証實了我沒有乳癌。

一位六十多歲的婆婆,左腎盂發炎。照掃描,左腎盂腫脹。腎盂既然發炎未消,腎盂腫脹其實頗平常。立刻再照腎核掃描。腎核掃描的「排泄半減期」如果大於二十分鐘,斷定阻塞;如果小於十分鐘,斷定無阻塞。

婆婆的「排泄半減期」是四分鐘。

醫生告訴她腎有阻塞,要做一個六小時的微創手術。

中年男人,小便頻繁。聽說是前列腺問題。前列腺病可以做手術醫,而且醫生讓說是微創,便做了手術。其實他的尿流速率檢查完全正常,速率低于十五表明阻塞,他的速率達二十四。

一位老伯,無意中發現前列腺有0.2%的癌細胞。醫學指引訂明,少於5%可以觀察,極少變壞,根本不必動手術。但醫生說是癌呀,癌不是絕症嗎?醫生說不能保証呀!結果做了個大手術。一年後,指數由0.00微升到0.2(mg/dl),醫生又說要割去睪丸,這才再問其他醫生。原來他連自己當初的癌是第幾期都不知道,化驗報告更是欠奉。

一位前列腺癌症病人,前列腺太大,政府醫生建議用開放式手術,不信;再見一位私家醫生,同樣建議用開放式手術,理由一樣。病人不依,始終覺得微創好。爽性不做,一拖拖了一年。終於找到一位醫生「肯」替他做微創手術。二話不說,立即動手。醫生原來自己不做微創,做時找同事幫手。手術中途,還是轉了做開放式。

這些故事,已是見怪不怪了。只希望病人病友,以及家屬系朋友,在做出重要決定前,都懂得好好尋找第二方醫學意見!

 


 

泌尿、秘尿?

甚麼是泌尿外科?

 

《泌尿外科》是外科中的一門分科,然則,外科又是甚麼?

《外科》就是專門擅長做「外科手術」的專科。至於為甚麼「手術」要稱作「外科手術」–就無從稽考了。大概最早的手術,大都同「外傷」有關吧。又或者從前的手術,都需要有個很大的傷口,把內臟暴露在「外」,所以叫「外科」。至於《內科》,就是專門用藥的專科。藥吞了下去,進入體「內」,了無縱影,所以叫做「內科」。

《外科醫生》一般比較注重技巧、動作,形像開朗粗獷,似個修理技工,是戶「行動派」;內科醫生則比較注重思考、辨証多些,知識豐富,人也多比較內斂,是「思考型」。

不過時至今日,外科和內科的界線已經模糊得多經常引起混亂。例如大家都醫腎臟的,有內科的「腎科」,也有外科的「泌尿科」;又如心臟本屬內科,但今天的「心臟科醫生」,時間花在做《心導管手術》;專門看心臟的醫生,卻同時又有屬外科的「心臟外科醫生」,可是「心臟外科醫生」卻又不會做心導管手術……還有很多人問:「大腸(內窺)鏡、胃(內窺)鏡該是由內科醫生做的,還是由外科醫生做?」其實內科外科的醫生都一樣會做腸鏡、胃鏡!

外科早在古埃及和古代中國就有了——最著名的大概是傳說中關羽刮骨療傷的故事吧。但現代外科,則始自在英國替人剪髮刮鬍鬚的理髮師。從前英國人叫最早的外科醫生做 barber-surgeonBarber 就是理髮師。因為英國人習慣了喚理髮師叫Mister外科醫生也就跟著被專稱呼作 Mister今日仍有少數老英國,或很英化的外科醫生,仍以被稱Mister為榮,不愛給叫做doctor的。

《泌尿外科》既是外科的一支,所有泌尿外科醫生都經過嚴格的外科訓練。一般的外科手術,例如疝氣(小腸氣)、腸胃內窺鏡、痔瘡、盲腸(闌尾炎)等,都不到他。只不過在這些之外泌尿外科醫生更擅長泌尿系統的手術罷了。

泌尿系統則涵蓋男性和女性(是的,女人也有泌尿科!)的泌尿系統(腎、輸尿管、膀胱、尿道,兼及腎上腺),再加男性的內外生殖器(前列腺、陰莖、陰囊、睪丸)。

泌尿系統病症則包括以上器官的腫瘤、炎症、結石、以及各種功能上的病症,包括排尿功能、性功能、和男性方面的不育(不孕)。

常見的泌尿系統病徵則包括:疼痛(但絕不是所有病症都會引起疼痛的!)、排尿不適、及小便異常

可能因為小便以及性器官有關,泌尿科也常常給寫作「秘尿科」!

雖然泌尿科是一門外科,但時至今日,科技進步,來看泌尿科的病人之中,只有約百份之二十最終需要接受手術。

而在各種常見的手術中,微創又佔了超過一半以上。

事實上,泌尿科可說是最早應用微創技術的一派!例如早在1877年,泌尿科醫生已經使用膀胱鏡,不需要割傷口就可進入膀胱內部,進行觀察及手術。而且今日的微創手術所用的腹腔鏡,正是由這種膀胱鏡演化過來的。至於大部份的良性前列腺肥大和膀胱癌,早就可以不須剖腹,只用內窺鏡就可以切除。

想找尋《泌尿外科》專科醫生,請按《香港醫生網》,然後選擇《泌尿外科》



 

前列腺增生手術︰微創不微創? 

 

前列腺增生若然導致男士小便不順、尿頻而令生活質素受到影響,便需接受治療。一般情況下,醫生都會先嘗試以各類口服藥物(例如「還原酶抑制劑」及「α受體阻滯劑」等),希望改善病情、減低併發症機率;若情況較為嚴重,則醫生會向病人解釋手術治療的可行性。這時,最常聽到的問題,總會是︰「這些手術是不是微創的?」

微創手術泛指一些拼棄了開放性大切口、而改用數個以至單個極小的孔道所進行的手術。在治療前列腺增生的範疇上,傳統的開放性手術,現時通常用於前列腺增生非常嚴重,或有各類明顯併發症(例如膀胱結石)的患者,手術以全身麻醉形式進行,創傷性相對較高。

其後,醫學界陸續推出「經尿道前列腺電切除手術」(TURP)及經尿道前列腺切開手術(TUIP)等微創的手術選擇,都是先將儀器經陰莖置入體內,TURP手術時,醫生會以前列腺切除鏡中的金屬線圈,將前列腺增生部份切除,而TUIP手術,則會在病人膀胱頸上作一個切口,以「擴闊」尿道。

其後,醫學界陸續推出「經尿道前列腺電切除手術」(TURP)及經尿道前列腺切開手術(TUIP)等微創的手術選擇,都是先將儀器經陰莖置入體內,TURP手術時,醫生會以前列腺切除鏡中的金屬線圈,將前列腺增生部份切除,而TUIP手術,則會在病人膀胱頸上作一個切口,以「擴闊」尿道。

近年,各類新型的微創手術繼續發展,例如不同種類的激光切除、前列腺支架術以至機械臂手術等。病人首要留意的,就是「微創不代表最好」,應先向醫生清楚了解自己的情況,是否適用於微創治療,並了解有關技術在港應用的普及與安全性,以及醫生本人是否具相關的手術經驗等。

 

泌尿外科專科醫生

郭文偉

 

am730-dr-que-4th-final-layout.jpg

 


 

機械臂手術︰「新」等於「好」?

 

「有得選擇,當然做微創手術啦!」無論是泌尿科或是其他專科的醫生,大概都常常聽到病人如是說。隨著微創手術的軟、硬件配套已趨成熟,不少過往需要以「開放式」手術作治療的個案,現時亦可選擇微創的治療。可是要在此強調一點︰微創或其他所謂較「新」的手術模式,並不一定對所有病人而言都是最「好」,大家亦不必強求,非要接受「最新」的治療模式才感到安心。

舉個例子,近年「微創」手術的新發展,其中一個方向是機械人輔助手術。讀者們大概也有聽過所謂的「達文西機械臂」,由醫生操作機械臂為病人進行各式微創手術。其好處包括︰機械人所用在人體內的微創儀器,比一般所用的儀器更精確靈活,醫生在病人體內的動作可更靈敏、可做到的動作和角度亦更「刁鑽」。

此外,醫生控制槓杆,槓杆再控制插進體內的微創儀器,透過此機制,醫生的手震等人為問題對手術的影響將進一步減少。第三,機械人使用3D視像系統,可助醫生更掌握病人體內器官和組織的距離和深度。

即使有這些好處,仍要說一句老話︰「新的不一定就是最好」,新的技術,亦不等於必要!機械臂手術也有其限制所在,例如,整套儀器的安裝和操作都格外繁複,而機械臂手術的成本遠遠高於其他微創手術。因此,作為病人,毋須急於選擇「最新的手術」,還是先聽聽醫生全面的分析及介紹,再一同決定最適當的治療方案吧。

 

泌尿外科專科醫生

郭文偉

 

am730-dr-que-6th-final-layout.jpg